(相关资料图)
1、二伏也叫中伏,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,从夏至开始计算,第二个十天。
2、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,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。
3、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,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、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(头伏)和中伏的开始日期,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。
4、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,所以初伏、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。
5、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(初伏)出现的迟早不同,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,可能是10天,也可能是20天。
6、扩展资料:夏至以后,虽然白天渐短,黑夜渐长,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,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,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。
7、到“三伏”期间,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,天气也就最热了。
8、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并不出现在夏至,而是出现在夏至以后的“三伏”。
9、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,中伏的长短也不尽相同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中餐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