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6日,走进台安县达牛镇天雨种苗种植合作社的大棚内,棚内黄瓜苗绿意盎然,棚内的温度、湿度也刚刚好,完全没有往常进入大棚潮湿闷热的感觉。“我的大棚都是智能化管理,不用人工现场操纵,坐家里就能调控温度、湿度、浇水,我一个人管理9栋大棚,非常轻松,现代农业再也不是‘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’的时代啦!”合作社理事长时学路笑着说。
从三年前开始,时学路对合作社的十多栋大棚进行智能化改造,引进综合管控设备,在大棚内安装摄像头、布置自动测温测湿等数据采集传感器,现在每栋大棚的实时图像、温度、湿度、土壤墒情等情况,通过手机就可随时监测各项数据,只要一键操作就能远程遥控大棚卷帘的升降、放风口的大小和位置等,还可以对棚内各位置进行精细控制,并进行智能水肥滴灌,方便又精准。智能化系统改变了过去人工操作必须到现场、麻烦又苦累的状况,从两个人管理一栋棚到一个人管理10栋棚,大大节省了人力。时学路高兴地说:“前几天,我去外地两天时间,都是用手机操作管理大棚,根本不用找人帮忙。”
近年来,随着农业生产转型步伐的加快,更多农民为农场安装了“千里眼”和“顺风耳”,通过手机实时了解并调节温度、湿度、土壤肥沃度、通风情况、光照等生产要素,保证大棚内的环境达到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最佳状态,实现了对作物生产全过程的精准控制、远程监管,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,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,能够集中精力进行规模化、标准化、精细化管理,最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,全方位保障好居民绿色健康的“菜篮子”。
杨立华 全媒体记者 苏仲闯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中餐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